• STCQZXGH
  • 第一部分 总体要求
  • 1、编制目的
  • 2、适用范围
  • 3、规划定位
  • 4、基本原则
  • 5、工作标准
  • 6、规划编制组织与审批
  • 第二部分 成果要求
  • 1、内容形式
  • 2、文本目录
  • 总则
  • 功能布局
  • 水资源综合利用
  • 能源综合利用
  • 绿色建筑
  • 绿色交通
  •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 保障措施
  • 3、图件目录
  • 主要图纸
  • 图则
  • 4、附件目录
  • 说明书
  • 基础资料汇编
  • 必要研究报告
  • 第三部分 技术指引
  • 1、总则
  • 1.1 规划目的
  • 1.2 规划期限
  • 1.3 规划编制依据
  • 2、功能布局
  • 2.1 基本原则
  • 2.2 现状评估
  • 2.3 空间结构与布局
  • 2.4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与配置
  • 2.5 城市绿地与广场
  • 2.6 地下空间
  • 2.7 分项指标
  • 3、水资源综合利用
  • 3.1 基本原则
  • 3.2 现状评估
  • 3.3 给水系统
  • 3.4 污水和再生水利用
  • 3.5 海绵城市建设
  • 3.6 分项指标
  • 4、能源综合利用
  • 4.1 基本原则
  • 4.2 现状评估
  • 4.3 区域能源系统
  • 4.4 可再生能源系统
  • 4.5 建筑节能系统集成
  • 4.6 绿色照明系统
  • 4.7 运营管理
  • 4.8 分项指标
  • 5、绿色建筑
  • 5.1 基本原则
  • 5.2 现状评估
  • 5.3 发展目标
  • 5.4 布局规划
  • 5.5 适宜技术
  • 5.6 实施保障
  • 5.7 分项指标
  • 6、绿色交通
  • 6.1 基本原则
  • 6.2 现状评估
  • 6.3 交通系统
  • 6.4 交通组织
  • 6.5 交通管理
  • 6.6 新能源交通
  • 6.7 分项指标
  • 7、生物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 7.1 基本原则
  • 7.2 现状评估
  • 7.3 区域生态系统
  • 7.4 绿地系统
  • 7.5 水生态系统
  • 7.6 生物多样性
  • 7.7 分项指标
  • 8、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 8.1 基本原则
  • 8.2 现状评估
  • 8.3 分类投放、收集和转运系统
  • 8.4 处理处置系统
  • 8.5 分项指标
  • 9、保障措施
  • 9.1 政策制度
  • 9.2 工作机制
  • 9.3 规划实施
  • 9.4 技术支撑
  • 9.5 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