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404-2018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鉴定分类
3.3 鉴定程序与要求
3.4 鉴定内容与方法
3.5 鉴定评级
3.6 鉴定报告
4 承载能力评定
4.1 一般规定
4.2 承载力检测要求
4.3 承载力评定
4.4 变形评定
4.5 承载能力级别评定
5 稳定性评定
5.1 一般规定
5.2 抗滑能力评定
5.3 变形稳定性评定
5.4 振动影响评定
5.5 溶洞与衬砌稳定性评定
5.6 塌陷与土体流失稳定性评定
5.7 稳定性级别评定
6 完整性评定
6.1 一般规定
6.2 受力岩土体完整性评定
6.3 围护岩土体完整性评定
6.4 完整性级别评定
7 安全性鉴定
7.1 一般规定
7.2 级别指数
7.3 安全性等级鉴定
8 持久性鉴定
8.1 一般规定
8.2 地基勘验
8.3 指标级别划分
8.4 持久性等级鉴定
9 使用性鉴定
9.1 一般规定
9.2 指标级别划分
9.3 使用性等级鉴定
附录A 既有建筑地基鉴定指标
附录B 建筑地基可靠性等级鉴定
附录C 建筑地基鉴定报告
附录D 承载力特征比值计算
附录E 地基抗滑稳定系数计算
附录F 溶洞岩洞顶板安全度计算
附录G 地基岩土体完整性评定表
附录H 地下水测量与差异沉降
本标准用同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 条文说明
1 总则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鉴定分类
3.3 鉴定程序与要求
3.4 鉴定内容与方法
3.5 鉴定评级
4 承载能力评定
4.1 一般规定
4.2 承载力检测要求
4.3 承载力评定
4.4 变形评定
4.5 承载能力级别评定
5 稳定性评定
5.1 一般规定
5.2 抗滑能力评定
S.3 变形稳定性评定
5.4 振动影响评定
5.5 溶洞与衬砌稳定性评定
5.6 塌陷与土体流失稳定性评定
5.7 稳定性级别评定
6 完整性评定
6.1 一般规定
6.2 受力岩土体完整性评定
6.4 完整性级别评定
7 安全性鉴定
7.1 一般规定
7.2 级别指数
8 持久性鉴定
8.1 一般规定
8.3 指标级别划分
8.4 持久性等级鉴定
9 使用性鉴定
9.1 一般规定
9.2 指标级别划分
9.3 使用性等级鉴定
附录D 承载力特征比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