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29-202-2010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设计原则
  • 3.2 勘察要求
  • 3.3 施工要求
  • 3.4 监测要求
  • 4 土压力和水压力
  • 4.1 一般规定
  • 4.2 静止土压力
  • 4.3 主动与被动土压力
  • 4.4 水压力
  • 4.5 特殊情况下的土压力
  • 5 地下水控制
  • 5.1 一般规定
  • 5.2 集水明排
  • 5.3 管井降水与减压
  • 5.4 渗透稳定性验算
  • 6 放坡
  • 6.1 一般规定
  • 6.2 设计计算
  • 7 土钉墙
  • 7.1 一般规定
  • 7.2 设计计算
  • 7.3 土钉墙构造
  • 8 水泥土重力式挡墙
  • 8.1 一般规定
  • 8.2 设计
  • 9 桩墙支护结构
  • 9.1 一般规定
  • 9.2 设计计算
  • 9.3 内支撑体系
  • 9.4 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墙支护结构
  • 9.5 双排桩支护结构
  • 9.6 加筋水泥土桩锚支护结构
  • 10 基坑逆作法
  • 10.1 一般规定
  • 10.2 逆作法设计
  • 10.3 逆做法施工
  • 11 基坑开挖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放坡开挖
  • 11.3 有支护结构的基坑开挖
  • 12 基坑工程监测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监测项目
  • 12.3 监测点布置
  • 12.4 监测仪器与设备
  • 12.5 基坑监测注意事项
  • 12.6 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 附录A 基坑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 附录B 侧向弹性地基抗力法的计算要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条文说明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设计原则
  • 3.2 勘察要求
  • 3.3 施工要求
  • 3.4 监测要求
  • 4 土压力和水压力
  • 4.1 一般规定
  • 4.2 静止土压力
  • 4.3 主动与被动土压力
  • 4.4 水压力
  • 4.5 特殊情况下的土压力
  • 5 地下水控制
  • 5.1 一般规定
  • 5.2 集水明排
  • 5.3 管井降水与减压
  • 5.4 渗透稳定性验算
  • 6 放坡
  • 6.1 一般规定
  • 6.2 设计计算
  • 7 土钉墙支护
  • 7.1 一般规定
  • 7.2 设计计算
  • 7.3 土钉墙构造
  • 8 水泥土重力式挡墙
  • 8.1 一般规定
  • 8.2 设计
  • 9 桩墙支护结构
  • 9.1 一般规定
  • 9.2 设计计算
  • 9.3 内支撑体系
  • 9.4 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墙支护结构
  • 9.5 双排桩支护结构
  • 9.6 加筋水泥土桩锚支护结构
  • 10 基坑逆作法
  • 10.1 一般规定
  • 10.2 逆作法设计
  • 10.3 逆作法施工
  • 11 基坑开挖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放坡开挖
  • 11.3 有支护结构的基坑开挖
  • 12 基坑工程监测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监测项目
  • 12.3 监测点布置
  • 12.6 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