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T5729-2016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供电区域与规划编制基础
  • 4.1 供电区域划分
  • 4.2 规划年限及编制要求
  • 4.3 规划目标
  • 4.4 基本参考标准
  • 5 负荷预测与电力平衡
  • 5.1 一般要求
  • 5.2 负荷预测方法
  • 5.3 电力电量平衡
  • 6 主要技术原则
  • 6.1 电压等级
  • 6.2 供电安全准则
  • 6.3 容载比
  • 6.4 短路电流水平
  • 6.5 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整
  • 6.6 电压质量及其监测
  • 6.7 中性点接地方式
  • 6.8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 7 电网结构
  • 7.1 一般要求
  • 7.2 高压配电网
  • 7.3 中压配电网
  • 7.4 低压配电网
  • 8 设备选型
  • 8.1 一般要求
  • 8.2 110kV~35kV变电站
  • 8.3 110kV~35kV线路
  • 8.4 10kV线路
  • 8.5 配电设备
  • 8.6 220V/380V线路
  • 9 智能化要求
  • 9.1 一般要求
  • 9.2 配电自动化
  • 9.3 配电通信网
  • 9.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 10 用户及电源接入要求
  • 10.1 用户接入
  • 10.2 电源接入
  • 11 规划计算分析要求
  • 11.1 一般要求
  • 11.2 潮流计算分析
  • 11.3 短路电流计算分析
  • 11.4 供电安全水平分析
  • 11.5 可靠性计算分析
  • 11.6 无功规划计算分析
  • 12 技术经济分析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附录A 110kV~35kV典型电网结构示意图
  • 附录B 10kV典型电网结构示意图
  • 附录C 220V/380V电网结构示意图
  • 附录D 110kV~35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示意图
  • 附:条文说明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供电区域与规划编制基础
  • 5 负荷预测与电力平衡
  • 6 主要技术原则
  • 7 电网结构
  • 8 设备选型
  • 9 智能化要求
  • 10 用户及电源接入要求
  • 11 规划计算分析要求
  • 12 技术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