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4023-2015
  • 前言
  • 引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3.1 一般术语
  • 3.2 额定值和特性的术语:电压
  • 3.3 额定值和特性的术语:电流
  • 3.4 额定值和特性的术语:耗散功率
  • 3.5 额定值和特性的术语:其他特性
  • 4 文字符号
  • 4.1 概述
  • 4.2 补充的通用下标
  • 4.2.1 电流、电压和功率
  • 4.2.2 电参数
  • 4.3 文字符号表
  • 4.3.1 电压(参见图4、图5)
  • 4.3.2 电流(参见图6)
  • 4.3.3 功率
  • 4.3.4 开关
  • 5 基本额定值和特性
  • 5.1 概述
  • 5.1.1 适用范围
  • 5.1.2 额定方法
  • 5.1.3 推荐温度
  • 5.2 额定条件
  • 5.2.1 环境额定的整流二极管
  • 5.2.2 管壳额定的整流二极管
  • 5.3 电压和电流的额定值(极限值)
  • 5.3.1 反向不重复峰值电压(V_RSM)
  • 5.3.2 反向重复峰值电压(V_RRM)
  • 5.3.3 反向工作峰值电压(V_RWM)
  • 5.3.4 反向直流电压(V_R)(适用时)
  • 5.3.5 正向平均电流(I_F(AV))
  • 5.3.6 正向重复峰值电流(I_FRM)(适用时)(特别适用于快开关二极管)
  • 5.3.7 正向过载电流(I_(OV))
  • 5.3.8 正向浪涌电流(I_FSM)
  • 5.3.9 正向直流电流(I_F)
  • 5.3.10 管壳不破裂峰值电流(I_RSMC)
  • 5.4 频率额定值(极限值)
  • 5.5 耗散功率额定值(极限值)
  • 5.5.1 反向浪涌耗散功率(雪崩整流二极管和可控雪崩整流二极管的)
  • 5.5.2 反向重复峰值耗散功率(可控雪崩整流二极管的)
  • 5.5.3 反向平均耗散功率(可控雪崩整流二极管的)
  • 5.6 温度额定值(极限值)
  • 5.6.1 冷却流体的温度戏基准点的温度(对于环境额定的或管壳额定的整流二极管)
  • 5.6.2 贮存温度(T_stg)
  • 5.6.3 等效结温(T_j)(适用时)
  • 5.7 电特性
  • 5.7.1 正向特性(适用时)
  • 5.7.2 正向电压(在热平衡条件下)
  • 5.7.3 击穿电压(V_(BR))(雪崩整流二极管的,用于不重复的情况)
  • 5.7.4 反向重复峰值电流(I_RRM)
  • 5.7.5 总耗散功率(P_tot)
  • 5.7.6 一个正弦半波正向电流脉冲的最大总能量(适用时)(特别适用于快开关二极管)
  • 5.7.7 恢复电荷(Q_r)(适用时),见图9
  • 5.7.8 反向恢复峰值电流(i_RM)(适用时),见图9
  • 5.7.9 反向恢复时间(t_rr)(适用时),见图9
  • 5.7.10 正向恢复时间(适用时)
  • 5.7.11 正向恢复峰值电压(V_FRM)(适用时)
  • 5.7.12 (反向恢复)软[度]因子(F_RRS)(适用时)
  • 5.8 热特性(适用时)
  • 5.9 机械特性和其他数据
  • 5.10 应用数据
  • 5.10.1 稳态运行(包括过载)
  • 5.10.2 瞬态条件
  • 6 型式试验和常规试验的要求,整流二极管的标志
  • 6.1 型式试验
  • 6.2 常规试验
  • 6.3 测量和试验方法
  • 6.4 整流二极管的标志
  • 7 测量和试验方法
  • 7.1 电特性的测量方法
  • 7.1.1 一般注意事项
  • 7.1.2 正向电压
  • 7.1.3 雪崩和可控雪崩整流二极管的击穿电压(V_(BR))
  • 7.1.4 反向电流
  • 7.1.5 恢复电荷和反向恢复时间(Q_r,t_rr)
  • 7.1.6 正向恢复时间和正向恢复峰值电压(t_fr,V_FRM)
  • 7.2 热特性的测量方法
  • 7.2.1 基准点温度
  • 7.2.2 热阻与瞬态热阻抗
  • 7.3 额定值(极限值)的检验方法
  • 7.3.1 正向浪涌电流(I_FSM)
  • 7.3.2 反向不重复峰值电压(V_RSM)
  • 7.3.3 雪崩和可控雪崩整流二极管的反向峰值功率(重复或不重复的)(P_RRM,P_RSM)
  • 7.3.4 管壳不破裂峰值电流
  • 7.4 电耐久性试验
  • 7.4.1 耐久性试验表
  • 7.4.2 耐久性试验条件
  • 7.4.3 接收试验的失效判据和判定失效的特性
  • 7.4.4 可靠性试验的判定失效的特性和失效判据
  • 7.4.5 试验失误时的程序
  • 7.4.6 循环负载试验
  • 附录A(资料性附录)随时间变化负载温升的计算
  • 图1 正向恢复期间的电压波形
  • 图2 反向恢复期间的电流波形
  • 图3 恢复电荷
  • 图4 反向电压额定值
  • 图5 正向特性
  • 图6 正向电流额定值
  • 图7 正向重复峰值电流(I_FRM)示例
  • 图8 一个正弦半波电流脉冲的最大总能量与正向电流值和脉冲持续时间的关系(参变量:以焦尔为单位的脉冲能量)
  • 图9 恢复电荷Q_r,反向恢复峰值电流i_RM,反向恢复时间t_rr(理想特性曲线)
  • 图10 正向电压的测试电路(直流法)
  • 图11 正向电压的测试电路(示波器法)
  • 图12 正向电压的测试电路(脉冲法)
  • 图13 正向平均电压的测试电路
  • 图14 击穿电压的测试电路
  • 图15 反向电流的测试电路(直流法)
  • 图16 反向电流的测试电路(示波器法)
  • 图17 反向峰值电流的测试电路
  • 图18 反向峰值电流的测试电路(电流加热法)
  • 图19 Q_r和t_rr的测试电路(正弦半波法)
  • 图21 Q_r和t_rr的测试电路(矩形波法)
  • 图22 通过二极管D的电流波形(矩形波法)
  • 图23 t_fr,和V_FRM的测试电路
  • 图24 测量t_fr和V_FRM的电流和电压波形
  • 囹25 热阻的测试电路
  • 图26 瞬态热阻抗的测试电路
  • 图27 浪涌电流的测试电路
  • 图28 反向不重复峰值电压的测试电路
  • 图29 雪崩和可控雪崩整流二极管的反向峰值功率的测试电路(反向电流三角波法)
  • 图30 反向电流波形(三角波法)
  • 图31 雪崩和可控雪崩整流二极管的反向峰值功率的测试电路(反向电流正弦波法)
  • 图32 反向电流波形(正弦波法)
  • 图33 雪崩和可控雪崩整流二极管的反向峰值功率的测试电路(反向电流矩形波法)
  • 图34 反向电流波形(矩形波法)
  • 图35 反向功率P_RSM与击穿电压的关系
  • 图36 管壳不破裂峰值电流的测试电路
  • 图37 通过受试器件的反向电流i_R波形
  • 图38 热循环负载试验的电路和波形
  • 图A.1 非矩形脉冲的阶梯形近似
  • 图A.2 半导体器件内产生耗散功率P、持续时间为t_1的矩形脉冲
  • 图A.3 瞬态热阻抗Z_th(t)与时间的关系
  • 图A.4 三个矩形脉冲单序列
  • 图A.5 相同脉冲的周期序列
  • 图A.6 每组两个不同脉冲的周期序列
  • 表1 整流二极管的型式试验和常规试验的最少试验项目
  • 表2 耐久性试验后,接收时判定失效的特性
  • 表3 耐久性试验条件
  • 表A.1 几种典型负载时等效结温升的计算公式